在鱼尾洲公园北面临江区域,还有一处“尾水湿地”正在施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围堰施工已经完成,地形造景初见雏形◆◆◆■。不久后,南昌将再添一处滨水休闲风景带。
2023年,南昌市出台《南昌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
鱼尾洲公园通过实施横穿艾溪湖北路的顶管溢流井引水工程★★◆,实现了与艾溪湖水贯通,在雨洪时期可调蓄艾溪湖部分雨水流量,实现缓解部分城市内涝和净化地表雨水径流等功能,泄洪后也不会对公园造成较大的破坏和影响■★■★◆■,是一座可以■★■★◆◆“被水淹★■”的公园★■★。
赣江市民公园以活力滨水为纽带,在满足防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文化主题,打造成集生态、文化◆★■★、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廊道★■◆◆★◆、活力江岸、绿色公园;叠山路■■◆★★、象山路等主干道,以及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的地下雨污管网系统逐步改造升级,城市排涝能力持续提升★◆◆★;人行道实施强透水性路面结构层全覆盖,全面铺设透水性强的人行道板及路面结构层■★★◆,城区不断“海绵”化……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序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持续补齐,城市生态格局不断优化,南昌“山水城相依、城景文交融”山水名城特色日益凸显。
近年来,南昌分类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新城区强化目标导向,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老城区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老旧小区设施有短板、绿地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发挥南昌城市更新试点优势★◆,采用“海绵+★◆■★”模式,系统融入海绵城市建设◆◆★★。
2022年5月★■,南昌成功入选“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江西省该批次唯一入选城市◆◆★◆■,3年建设示范期内获10亿元中央财政定额补助◆■。资金的强劲注入■★★,为南昌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最为有力的动能。
南昌市海绵办按照海绵设施建设类别、功能发挥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在全市计划项目中分年度已遴选示范项目78个,已完工项目52个,在建项目16个。待本年度进一步动态调整后将增加至99个。
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为系统化全域推进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南昌市制定了《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以法治破解制约海绵城市建设的痛点堵点,从制度层面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这是正在实施的南昌高新区昌东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杨朋亮介绍:★◆★★■“通过综合实施粉煤灰治理、尾水净化、生态护岸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储灰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生境修复,与滨江绿带、公园湿地形成整体性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
■★◆■“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在如何建设海绵城市的考卷上★◆■◆,南昌成绩同样亮眼。
2020年,南昌高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鱼尾洲公园项目建成。南昌高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环境科工作人员张阳表示,鱼尾洲公园之所以称为“海绵”公园,主要是它具有调蓄、生态系统修复、水质净化等功能,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在鱼尾洲公园都得到了体现。
走在红谷滩区九龙湖公园★◆■★,亭台楼阁、多彩绿道彰显着城市休闲公园的雅致。红谷滩区城管执法局工程专班组组长刘洋介绍■■★◆★★,与普通绿道相比,这里的绿道使用透水铺装■◆,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快速吸水★◆★■★◆,多余的部分通过净化后流进九龙湖,既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也满足了公园内植物生长的需要◆★■■★,一举多得。
截至2023年年底,南昌已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59.96平方公里,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例从21.5%提高至42■◆◆.5%,占全省累计建成面积的20.8%,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洪观新闻记者吴跃强胡萧/文 魏勇剑/图)
2016年,南昌成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统筹150■◆■★■.9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从城市防洪排涝◆■★◆、河湖水系整治■■★、污水提质增效等多方面着手◆◆■■◆,在市域层面构建了★■★“一鄱三脉,百湖千塘,河湖互济,湿地广布★◆”的生态水网格局◆★■■◆,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更新。
◆■■★◆◆“鱼尾洲公园的自行车道用透水混凝土铺设★★◆★■■,地面的砖也是用透水材料,通过大片湿地★★★★、绿地等天然海绵及碎石路、绿地渗水沟■◆★,构建了雨洪蓄滞系统。★★”南昌高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环境科工作人员张阳介绍,◆◆■“公园里的植物也有讲究■★★◆★,乔木、灌木以及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构成湿地植物群落带,建立起‘水上森林’和■★■★◆■‘水下森林’,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在南昌鱼尾洲公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南昌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水质净化系统……在南昌,不少新建设、改建的公园◆◆◆★、湿地,以及公建项目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了有效应用。
早在2016年◆★◆◆,南昌市出台了《南昌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规定新建设、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内容,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红谷滩区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杰表示■◆,九龙湖片区建设之初,作为试点区域广泛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从中找出适合南昌市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南昌还上线运行“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巡检管理平台”■◆◆,常态化对全市在库的78个重点项目和各县区申报的42个拟增补项目开展督导工作,抓好施工进度、工程品质等重点工作。
作为“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南昌坚持因地制宜◆■■★■■,巧妙引水、蓄水、排水◆★★◆◆◆,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破解城市内涝难题,提升城市承载力、宜居性,扮靓城市容颜★★■■★◆,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年示范期内,南昌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围绕滨湖“水都”、生态“绿谷◆◆”、美丽■◆◆■“蓝带”,计划把南昌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南昌样板”★★★◆。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